那是一个风雨如晦的时代,古老的中国在列强的凌迫下摇摇欲坠。1902年,怀着救国图强的宏愿,鲁迅东渡日本求学。
初到日本,东京的景象给鲁迅带来了极大的冲击。街头巷尾,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蓬勃发展之态随处可见。身着和服的女子与西装革履的男子擦肩而过,新式的建筑与传统的庙宇相互映衬,马车与刚刚出现的汽车并行于街道。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们,却大多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。一些人将辫子盘在头顶,戴着华丽的帽子,出入各种娱乐场所,丝毫不见对国家命运的忧心。鲁迅对此深感失望与愤慨,他明白,这样的风气断不能拯救积贫积弱的祖国。
不久后,鲁迅进入弘文学院学习。在这里,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,努力学习日语和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。课堂上,他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,课后,常常与志同道合的同学探讨中国的未来。在学习过程中,鲁迅接触到了诸多西方先进的思想和学说,这些新思想如同一束光,照亮了他原本有些迷茫的救国之路。
随后,鲁迅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。在仙台,鲁迅的生活简朴而充实。学校里的藤野严九郎先生,成为了他一生敬重的师长。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,教学严谨认真,对鲁迅关怀备至。他认真批改鲁迅的课堂笔记,一字一句地为鲁迅讲解解剖学知识,这份纯粹的师生情谊,在那个复杂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。
然而,课堂上的一次幻灯片事件,彻底改变了鲁迅的人生轨迹。当时,教室里放映了日俄战争的幻灯片,画面中,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,被日军捕获后即将被砍头,而围观的一群中国人却麻木不仁,脸上毫无表情。这一幕如同一记重锤,狠狠地撞击着鲁迅的心灵。他深刻地意识到,医学只能救治人的身体,却无法拯救人的灵魂。要改变中国的命运,要唤醒民众沉睡的思想。
于是,鲁迅毅然决定弃医从文。他离开仙台,前往东京,开始从事文学活动。他与友人一起创办杂志,试图通过文字来传播新思想,唤起民众的觉醒。虽然在这一过程中,遇到了诸多困难与挫折,但鲁迅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。
在日本留学的这段时光,是鲁迅人生的重要转折点。他在这里经历了迷茫与觉醒,探索出了一条以笔为剑、以文字为武器的救国之路。这段经历,也为他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和革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优选知名院校,选校不再迷茫
真实成功案例,助力留学梦
[ 公 众 号 ]
[ 留学顾问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