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一名来自韩国的留学生,初到中国时,就听闻了这里正大力推行垃圾分类,当时心中便充满了好奇与期待。在韩国,垃圾分类已经实施多年,有着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,我也想看看中国在这方面有着怎样的举措与特色。
还记得刚到学校的第一个周末,我决定出门熟悉一下周边环境。走在小区的道路上,我注意到道路两旁摆放着不同颜色的垃圾桶。蓝色的上面写着“可回收物”,绿色的标注着“厨余垃圾”,红色的是“有害垃圾”,灰色的则是“其他垃圾”。这和韩国的分类方式有些相似,但也存在一些细微差别。
在韩国,垃圾分类细致到让人有时甚至会有些“头疼”。比如饮料瓶,要把瓶身、瓶盖和标签纸分开投放。牛奶盒需要冲洗干净、展开晾干后,归类到可回收的硬纸板一类。而在这里,虽然也倡导精细分类,但在初期似乎更注重培养大家基本的分类意识。
有一次,我提着一袋垃圾准备投放。袋子里有喝过的饮料瓶、用过的纸巾和一些吃剩的水果皮。当我站在垃圾桶前,正思考着如何分类时,一位热心的大爷走了过来。他笑着对我说:“小伙子,瓶子放蓝色桶,纸巾放灰色桶,水果皮放绿色桶。”我按照大爷的指引,完成了第一次在中国的垃圾分类投放。大爷还跟我聊起了小区推行垃圾分类的情况,他说刚开始大家都不太习惯,总是分错,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引导,现在大部分居民都能自觉分类了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也逐渐融入了这里的垃圾分类生活。学校里也经常开展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,张贴海报、举办讲座,让我们这些留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。我发现,中国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全面,不仅在社区、学校,就连商场、公园等公共场所,也都能看到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和科普知识。
对比韩国和中国的垃圾分类,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。韩国的精细化分类有助于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,但对于一些新来者或者不太熟悉规则的人来说,可能会觉得有些复杂。而中国在推行垃圾分类时,更注重循序渐进,先让大家建立起分类的概念,再逐步引导大家进行更细致的分类。
作为一名留学生,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到中国的垃圾分类行动中来。我也希望能够把在中国学到的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好经验、好做法分享给韩国的朋友们。同时,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,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,我们的生活环境都会因为垃圾分类而变得更加美好,天会更蓝,水会更清,大地会更加洁净。
优选知名院校,选校不再迷茫
真实成功案例,助力留学梦
[ 公 众 号 ]
[ 留学顾问 ]